漫谈中国支付系统和银行系统: 一些有意思的事实

Still work in progress

有关这个专题呢,我是想写一些有关中国大陆支付系统和银行系统的一些简单事实。

前言

目前中国大陆的支付系统发展水平,可靠程度,承载负载等角度上来看,不客气地讲在全球应该能排第一,最大的银行卡组织(之一,即银联)在大陆,最大的零售网络清算体(网联清算)在大陆,世界最大的两个电子钱包服务提供商(即微信财付通和支付宝)也在大陆。

支撑如此庞大支付市场的系统是央行的 CNAPS 2,也就是 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s System ver.2。在中国大陆一切涉及到资金的清算无论如何都会绕到 CNAPS 上完成。

一笔清算的完成都需要完成两个流上完成流动。

  1. 信息流
  2. 资金流

CNAPS 支撑着资金流的流动,负责银行间头寸的划拨。其他支付系统 (如银联,以及非银机构的网联等)通过 PMTS (Payment Message Transmission System)和 CNAPS 交换数据,完成最后资金的流动。

有关卡组织的一些有趣的事实

卡组织的清算只需要完成信息流的流动,实际的资金划拨是由银行间自行协调完成的。

银行卡 & 卡组织清算历史

最早在 1979 年秋季的广交会上,为了方便外宾交易,中国银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代理东美 VISA 信用卡取现,这是国外信用卡第一次在中国内地用于交易。

1986 年,由中银珠海分行提出的发展信用卡的报告被总行批准后,在珠海发行了大陆第一章信用卡,即 “中银卡”,此时还没有银联的出现。

中银卡

此时中国大陆还没有银联等卡组织的出现,一切清算都在行内完成。

早期时,中国大陆还没有统一的跨行清算设施,甚至行内也不能跨省、跨市交易。POS、ATM 等是银行自己铺开的,你是什么银行的卡,就必须用什么银行的 POS、ATM 完成交易。

长城提款卡

长城提款卡,由中银珠海分行在 1987 年发行。是国内第一张提款卡,限于当时的电脑通讯设备的不足,当时并未实现全辖联网,而仅限于在珠海当地的储蓄所使用,因而类似于一个无人看守而又能完成提款的存钱柜。
此卡片上有 MasterCard 的 logo,是未出现银联前的特殊产物,卡面有 Valid only in China,国内90年代末21世纪初,还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全国通存通兑,更别提银行卡业务和跨境结算。 理论上说,发出的卡都是符合 MasterCard 标准的,全球网络可以通用。但是,位于国内的银行与外卡组织之间没有能够清算的通道(或许政策也不允许),授权不会成功而已。暂时没找到国内当时的制度依据,也有可能是外卡组织的要求,以避免与真正的国际卡(外汇卡)混淆。国内90年代末21世纪初,还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全国通存通兑,更别提银行卡业务和跨境结算。

1993 年,金卡工程开始实施。目的是在消费领域推广使用信用卡和现金卡,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调和各个银行,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背后的本质其实就是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经过最后的调研之后,决定成立一个全国银行卡联合组织,即银联。

2002 年 3 月 26 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正式成立。

关于银联 & 连通和以后可能会有的万事网联

银联和杭州连通目前是中国大陆唯二的持牌人民币银行卡清算业务提供商。一切在中国大陆内完成的持卡人民币清算都需要通过他们二位来完成清算。

银联大陆和连通同时也是一个转接清算组织,接受支付机构的支付请求,下达对应的银行系统,最后利用央行的大小额系统(CNAPS 2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成银行间的清算。

Built with Hugo v0.119.0 with go1.21.1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
Made with 💖 by real186526